勝天公園位在雲台山西向側坡,緊鄰儲水澳水庫,面積十餘公頃,是馬祖地區海濱公園的代表。園內勝天亭於民國79年由駐軍所建,主要參考台北外雙溪至善園的建築形式,採仿宋庭園風格的造景;採原木構架,灰陶瓦為頂,融入山海景致,呈現古樸幽雅之美。後因木構架受蟲蝕有所傾頹,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於民國93年採原貌修復,賦予新生命。 資料來源:馬祖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
勝天公園內有露營區,喜歡露營的朋友可來此紮營住看看.
仿宋代庭園而建的勝天亭,由灰瓦木樑所打造而成的雙亭迴廊,在林木環繞中別有一股優雅的韻致。
漫步於四周古木參天的步道上,可一邊聽著海浪拍岸的的悅耳濤音,一邊欣賞那美不勝收的山光水色,無論是春夏時節的滿園綠意,或是紅葉佈滿山頭的深秋風情,皆為南竿鄉獨樹一幟的自然美景。資料來源:馬祖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
馬祖南竿儲水澳水庫位於勝天路上,原為山凹地形,民國74年國軍有鑒於馬祖水資源儲存不易,於此建設一座水庫,以便軍民民生用水,而後馬祖民生用水改善,水庫漸漸失去原有的功能,但是卻成了候鳥的棲息樂園,。資料來源:馬祖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
憑靠壩橋之上,可遍攬山海風光,往下可通往海岸;園區內有片台灣櫸造林地,叢林間也蘊育多樣馬祖原生種植物。古亭曲折長廊,亭脊高翹,每至冬末初春,葉芽初探之際,烏桕紅葉點綴整片山林;四周古松參天,遠離塵囂,沿著石階而上,充滿「獨得一山靜」的美感。入夜之際,也能在此細數滿天繁星,聆聽拍岸濤音,充滿詩情寫意。 資料來源:馬祖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
轉往媽祖巨神像途中,勇哥發現路旁的桃子已經成熟了,大家下車摘一些回去品嘗.(勇哥說全家就是我家,盡量摘別客氣.呵呵).
有別於一般遊客走的路線,勇哥帶我們走捷徑.
別小看這像碉堡的便道.
馬祖宗教文化園區建造前,當地人在勘查地形時,意外發現在巨神底下一處穿越山壁之坑道,遂在坑道口置上媽祖神轎,民眾朝聖時鑽入神轎下穿越坑道祈福.
從後山走過來,穿過神轎下就來到媽祖巨神像.
98年10月完工的媽祖巨神像,高度28.8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媽祖神像,正好符合連江縣四鄉五島總面積28.8平方公里,不過後來最新測量為29.6平方公里,所以在媽祖巨神像加上80公分的避雷針,高度正好為29.6公尺。整座媽祖巨神像主體是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興建起來,也象徵「日日平安」之意。資料來源:馬祖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

2010年和老同事來馬祖時還未完工情形.

近年來,「媽祖在馬祖」是馬祖主要的行銷口號,而媽祖巨神像的興建,更代表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可見馬祖居民的決心。

船型瞭望台上不僅能夠近距離仰望高度29.6公尺、用365塊石頭堆砌而成的媽祖巨神,還能遠眺海蝕沿岸、漁船航行海面的遼闊景色。




440階的階梯步道.

走下階梯,沿著朝聖步道可走到天后宮.

馬祖港旁這條街道,白天空蕩蕩的,只有晚上夜市時才熱鬧.
連下了好幾天雨的馬祖,我們到達時竟然轉晴了,走的有夠累,坐下來吃碗冰解渴一下.
天后宮的來源:南竿馬祖村居民口耳相傳,當媽祖之父遭逢船難,她便投海救父,卻不幸遭惡浪吞噬,屍身漂至村內澳口,後經居民發現後拾起安葬,民眾為感其孝心,以雕刻鳳紋的石棺厚葬。媽祖生前為善人間,又得地靈之利,於 9月初9在此羽化昇天。明朝時,媽祖受封為天妃,清康熙時晉封為天后,也就是天上聖母的別稱,因此供奉媽袓的廟,便命名為天后宮。 資料來源:馬祖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
雖然馬港天后宮歷經多次整建,但現在所見的衣冠塚,也就是當時的墓穴,從未移動,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靈異事件發生.(為了表達對媽祖的敬意,所以進去參拜時沒有拍照,所以沒有相片分享).
因為今天勇哥的客人很多,怕太打擾他.接下來我們準備從天后宮後面的一條小路走到馬港步道,然後沿著海岸慢慢參觀走回津沙客棧.

沒想到沿著馬港步道漫遊時,前面勇哥的車出現了.他說趁有空檔時帶我們走走.哇,真甘心啊.

民國91年重新整建的馬祖民俗文物館,為一地下一樓,地上四樓之建築。外觀融合閩東聚落房屋間錯落的特色,老酒罈、小窗、美人靠裝飾期間,閩東美學精華盡現於此。 館內各層主題不同,從歷史起源、地形地貌、常民生活、語言文化、風俗建築,均有詳盡且豐富的介紹。
馬祖民俗文物館前找到我和老婆大人的12生肖石雕,雞飛狗跳.呵呵.
馬祖民俗文物館開放時間是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中午不休息,例假日照常開放,只有每週一休館一天,不收門票,是炎炎夏日的中午裡,遊客前往「避暑」吹冷氣的最佳去處。

馬祖亮島出土,疑似新石器時代先民骸骨的考古發現.

馬祖民俗文物館共有四層,一樓有多媒體展示區、植物展示區、生態展示區、紀念品展示區、印象館、服務台。二 樓有淵源館、建築館、生活館、產業館。三樓有禮俗館、戲曲民樂館、閩東學館、宗教信仰館、工藝館、咖啡館。四樓有特展室以及會議室。
如果天氣太熱,這裡確實是個短暫休息的好地方.
勇哥說今天津沙公園有紀念他同學李小石的活動,帶我們過去參加.
登山怪傑李小石1955年10月10日出生在馬祖。2000年11月完成百岳,從此走遍台灣的千山萬水,2009年背著家鄉的媽祖神像攀上聖母峰(海拔8,848公尺),讓媽祖成為第一座登上聖母峰的神明,並將其經歷寫成《喚山:我與珠峰相遇》一書,2011年成功攀登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鹿峰」。李小石已完成了登「14頂峰」的壯舉(超過8,000公尺的山峰一共14座,全世界迄今只有20個人完成).
2013年5月20日李小石攻頂洛子峰成功,返回第四營地時因體力不支昏迷,不幸遇難.馬祖地方政府選定今天為紀念永遠的「馬祖之光」李小石,集結馬祖各界心意完成的李小石紀念銅像,於津沙公園正式揭幕,讓他的台馬親友及地方後輩們,都能透過銅像來感念李小石的英勇事蹟.津沙公園即起也正式更名為「李小石紀念公園」。
來賓們手持鮮花,依序放在銅像周邊,表達各界對李小石的最深尊敬與追思。
李小石攀登洛子峰的617相機、手稿、4本登山著作,以及充滿灑脫的遺書.文墨.
沒想到參加典禮後還有自助餐可享用,省下一餐,真歹戲.
小石兄:多謝款待,謝謝了.
寫旅遊日誌,只是想和朋友分享,如有文章.圖片
誤用或錯誤請留言告知,以便更正, 謝謝!!
待續 …………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