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與神秘古國的邂逅 吳哥窟 (五) 周薩神廟 -塔瑪儂寺
吳哥時期建築的發展,每一種風格反映了一個時期吳哥建築技術
發展的水準,也反映了此時期古柬埔寨人對宗教的釋譯和對高棉
藝術的追求。而周薩神廟所體現的小吳哥風格達到了吳哥建築發展
的頂峰,充分展現了高棉藝術的輝煌。
拯救吳哥古跡的國際行動
吳哥遺跡是柬埔寨古代文明的絢麗瑰寶,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
這座曾經輝煌一時,又歷經戰亂損毀,和自然吞噬的古代都城,
多年來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中國政府2000年3月,首次參與對外文物古蹟和修復工程。
周薩神廟修繕工程從1998年開始勘察設計,2000年動工維修,
2007年竣工,歷時八年,施工期近七年。
柬埔寨正在舉辦東協聯盟國家會議,今天大概要在這裡舉辦宴會,
因此有大批軍警人員正在展開維安.
不知是在掃雷,還是金屬探測,大家要小心不要亂闖啊.
門楣上的石塊都留個金字塔的洞,目的是為了
平衡兩邊重量,避免上面太重而壓毀.
周薩神廟主體建築中的西塔門、中央聖殿、東塔門與高架甬路、十字平臺、
神路貫穿於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其他建築物對稱分佈在中軸線兩側。
同時在圍牆以內的主體建築又以象徵須彌山的中央聖殿主塔為中心。
軸線對稱的建築佈局顯示出主次分明組合。
在19世紀後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
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 Say),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
(ChauSay Tevoda)。
「Say」是一個高棉人的名,而「Chau」一詞是印度語「王」,
「Tevoda」一詞是印度語「神仙」,則整個名稱的意思應是「Say王的神」。
而具體是誰,或是一種誤傳,不得而知。有可能是為紀念國王而建,
或是與舉行某種傳統儀式有關。
廟的石塊。深灰色的部分是神廟原本的建築,淺灰色和土黃色的部分
則是在修復時才加上去的。
神秘的吳哥遺跡吸引許多老外來旅遊.
塔瑪儂寺
塔瑪儂寺Thommanon 位於大吳哥東側勝利門外不遠,為蘇耶跋爾曼Ⅱ世
時的建築,其與周薩神廟相似,被稱為姊妹寺廟
塔瑪儂寺各塔殿的地基,明顯和吳哥早期的寺廟建築比起來高上許多,
甚至比一個人都還高。牆上所鑲嵌的眾女神和仙女們的浮雕,有著髮飾、
腰鏈、背環等細緻的裝飾,是這座寺廟最著名的藝術傑作。有些眾女神
和仙女們的浮雕,雖然已經經過明顯地修繕,卻依然會被女神的美麗頭飾
和講究衣著所吸引,也發現尊尊都有不同的造型。那沉甸甸的笨重石塊,
經過藝匠的巧手,讓穿著在女神身上的裙擺飄逸了起來。這座神廟裡面
隱身著眾女神、仙女們,引領著進入彷彿置身於仙界中的美景,遊走於
堅固的石牆圍繞出的寧靜空間之中,如同置身於世外,漫遊於其中,
驚訝與喜悅卻隨處可得,一靜與一動,平和而安祥。
塔瑪儂寺主要參觀重點是Devatas仙女像,那些女神浮雕精緻的頭飾及服裝,
實在令人讚嘆雕刻者的技藝。
眾女神和仙女們的形象,在參觀吳哥的過程中隨處可見。
這些女神的意象,其實有那麼一點差異性的存在,並且有其
與之對應的用字。apsaras(飛天仙女)與devatas(女神),
是有那麼一點差別的。不過這兩個字在英文的文獻上,也漸漸有
混用的趨勢。以嚴格的定義來說,apsaras指的是飛天的跳舞女神
(飛天仙女),通常裝飾在跳舞大廳(Hall Of Dancers),或是出現
在浮雕故事殘酷景象中的飛舞女神,也可以指神話故事浮雕中陪襯
於背景的可愛飛舞女神。然而近來在一般用語上,apsaras已不僅僅
指稱飛天仙女,也用於表達仙界的女神,也就是嚴格定義下的devatas。
寫旅遊日誌,只是想和朋友分享,如有文章.圖片
誤用或錯誤請留言告知,以便更正, 謝謝!!
待 續 …………
留言列表